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22章 第122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转眼过去两年。

洛阳。

含蕊站在花树前喜笑盈腮:“不成想我们居然在洛阳城又开了一家分店。”

绿儿不以为然,板着指头数一数:“这两年已经累计开了十余家分店了,再在西京开一家算什么稀罕?”

这两年间花满蹊几乎将城里的鲜花尽数收购,鲜花贩售,断梗的做花盒,掉落的花瓣做花烛、花皂,干瘪了的花瓣晒干做花包和花枕,几乎毫不浪费任何花草。

因此花满蹊虽然不一味追求高定价,可依靠着这样近乎百分百的原料转化率撷取了巨大利润,花满蹊的分店也渐渐开了十多家。

洛阳繁华多年人烟阜盛,只不过洛阳百姓看到花满蹊的招牌也好奇起来,有些稍微懂行的便道:“啊,是花满蹊!”

如今说起汴京特产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花满蹊,听说花满蹊在汴京城的各处路口码头都设了特产专营的店铺,洛阳的百姓去汴京游玩过的或是家里接待过汴京客人的便都收到过花满蹊的礼物。

店门口的小二笑道:“客官果然好眼力,我们花满蹊如今开到洛阳了!”

她热情招呼百姓:“有花盒、有鲜花、还有宫里特供的花露和花皂!”

街坊们将信将疑走了进去,洛阳城几代都城,还能比不上汴京城?

但进去之后就觉琳琅满目,店里摆着十二生肖的花雕,灰绣球做的老鼠,徘徊做的牛,黄茉莉做的老虎,惟妙惟肖叫人叹为观止。

洛阳城还真没有这玩意儿!

当即有位客人着十二生肖问:“这个怎么卖?”

店小二笑眯眯:“这花雕可大可小,大的可做到半座房子那么大,要价上百两,小的如店里摆的只要几十两。”

客人盘算起来,大的买不起,可小的却能买得起,正好过段日子家里长辈做寿,有了这花雕家里也能添色不少,更能让长辈长长面子。

当即道:“就订制个小的!”

“好嘞!”店小二喜气洋洋下订单,“我们新店开业,花费三十两银子有赠品,您这花雕上了三十两,正好能赠一对干花蜡烛。”

客人交了钱接过干花蜡烛,这干花蜡烛他却未见过,淡紫的烛柱上隐约可见马鞭草、六倍利、蓝绣球等各种浅紫浅蓝的花卉,看着就觉雅致清淡,正适合送人,便点点头:“这个好,再来些。”

洛阳的第一家分店便开得热热闹闹。原本以为日子就可就此平淡过下去,谁知又出了一遭举朝震惊的大事:三皇子殁了。

莺莺想起从前见过三皇子时他面色苍白便不由得叹气,当时就觉这孩子弱不禁风,谁知道竟然真的没了?

官家痛心疾首,直接在殿堂上吐了血,昏迷了好几天。

朝里大乱,萧照有几天都不归家,寸步不离守着大内,就怕有别有用心之徒趁机做些什么,倒是朝臣中有人提议叫端王辅政。

端王与官家虽然同父异母但两人感情甚笃,并且端王素有贤名,自打废太子势力消散后端王接手了不少他的势力,办了几件大事都是颇有章法,也甚得人心。

历史上倒是有兄长去世由弟弟继位的先例,有朝臣便明里暗里说起这些例子,一时之间蔚蔚然然倒像是端王要继承这个皇位一样。

官家几天后终于睁开了眼睛,不知道他是否听到了这个谣言,反正在大病未愈时他就挣扎着又坐上了龙椅。

这时候端王坐不住了,忙负荆请罪,背了荆条从端王府一路走到了皇宫向官家请罪,官家自然是亲自扶起他安抚,表示自己与端王之间并无什么隔阂。

有人便感慨端王毕竟是贤王,听说可以登基便忙不迭避嫌,不惜以亲王之尊背负荆请罪。莺莺却不以为然:若真是无意皇位何不私下里去拜访那些大臣请他们闭嘴?或是在朝臣议论时说明自己并无此心便可。即便是有意请罪也大可私下进宫去找官家声明,何必大张旗鼓叫世人都看见?

就连长帝姬都冷哼一声:“说不定当初那些朝臣的议论就是他一手布置的呢。真是个伪君子!”

莺莺便想,当初娘没跟他成婚可真是一桩大幸事,要不有这么个伪君子爹可真够恶心的。

长帝姬似乎猜到了她在想什么,讪讪道:“当初猜你是他的孩子是我错了还不成?”

蝶娘那么个光明磊落敢爱敢恨的性子岂会找这样的夫婿?更不用提跟他诞育后代。

长帝姬是官家亲姐姐尚且如此瞧不起端王,那官家接下来的举动便有迹可循了:官家恢复朝政后第一件事便是以不够哀戚的名义将几户在国丧期间私下宴饮的人家罢黜训斥了事。

莺莺私下琢磨这些官员都是端王一系呢。便将心里的疑惑告诉了太后:“官家不是素来信任端王么?怎的忽然改弦易辙?”

长帝姬素来不喜端王,可官家却与端王甚为相得,要说长帝姬影响下疏远端王为何忽然此时才有效?

太后老神在在:“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官家若……谁能得益?”

当然是端王。

莺莺恍然大悟。

果然是君心难测,若端王成为皇位的威胁时官家也能立刻调转风向毫不犹豫对端王磨刀霍霍。

无论如何官家如今正在气头上,官家骤然失去了三位皇子膝下空虚,这打击饶是任何人都受不了,自然想要整治些还在欢庆作乐的臣子。

莺莺索性将在汴京城中的店铺暂时关闭,京中挂孝自然也无法簪花,原因便将店关了出京去郊野种地,萧照这时候已经位于高位,有不少人盯着萧家的动静,她又何必找不自在,还不如韬光养晦的好。

官家做的第二件事是严查三皇子身边事,三皇子作为官家曾经仅存的儿子,衣食住行都是最好的,又怎么会忽然生病去世?

当时官家伤心欲绝没有深究,事后想想却是越来越怀疑。

这件事是交给萧照秘密来办的,连莺莺不知道其过程,等她知道的时候已经是官家在朝堂中当众宣布三皇子身故是中了毒!

朝臣来不及惊讶就有如狼似虎的武士上前控制住了端王。有的朝臣还在将信将疑,就听萧照当众宣布了端王的罪行:

协助废太子纵火、挑唆二皇子对废太子动手、买通三皇子身边人。

一桩桩一件件都人证物证俱在,当庭展示。

朝中大臣们错愕不已:端王可有贤王之称!

他礼贤下士,待人周到和气,满城文武谁不说他好?当时还有好多大臣发自内心希望端王继任皇位,觉得他一定能够励精图治大有作为。

可谁想到端王是个伪君子呢!

所有那些风度翩翩的外表都只是为了谋夺皇位!而且他居然背着官家做了好多事,三位皇子出事每一遭背后都有他的推波助澜。

官家也是痛心疾首:“朕素来待你这个兄弟不薄,你又为何这样待朕?”

端王却狞笑起来,表情不复往日的温润和气:“你本来和你姐姐就是个宫中贱婢生下的贱种,性子怯懦又耳根子软,若不是侥幸被太后娘娘选中,你又有哪里比我强?!”

音调中蕴含隐藏多年的嫉妒和仇恨,叫人闻之不由得心惊。

这么一位蛇蝎之徒,居然保藏祸心多年,处心积虑只为算计皇位。

而实际上若不是最后关头他露出了马脚叫官家察觉出了不对才叫萧照暗访出来真相,只怕这个秘密就此隐没,而端王也能顺理成章坐上皇位。

官家叹息不已:“做皇帝并不是要才干多出众,可必然要有容人之量,若你这般锱铢必较心底阴暗之徒坐上皇位才是社稷之危!”

朝臣们哑然,官家所言甚是,这位官家虽然因着早年不受宠的经历性子有些软可也是个温和慈悲之人,有时朝堂上与大臣因为什么事情起了争执被大臣顶牛是常有的事,官家浑不记仇,可若是真是端王登上皇位,到时候只怕那些大臣都要下大狱!

于是发自内心称颂:“吾皇圣明!”

忽然就听“砰——”一声。

原来端王见大势已去,趁朝臣不注意自己撞死在了殿前柱子上,血溅当场。

端王妃听闻消息也服了毒药追随而去。两人没有子女,剩下的家臣势力散的散,入狱的入狱,谁能想到暄暄赫赫如日中天的端王就此落败了呢?顷刻之间朝堂上下大为震动。

端王所犯罪行是诛九族的,虽然他是皇族,可相应的门客、心腹死了一大批,京中很是动荡了一些时日,人人自危。

倒是长帝姬听闻端王妃的死讯后叹息一声:“当年年少时的故人,是越来越少了!”

莺莺便问她:“可是替端王妃惋惜?”

长帝姬便笑着摇头:“不是,端王妃当初与我和你娘也算是好友,明知道端王始乱终弃却还是嫁给了端王,虽然是为情所困但人品也从中可见一斑,至于帮他谋反,更是丧尽良心死不足惜。”

官家做的第三件事:要过继个儿子。

国不可一日无君,官家如今身子不大好,说个不好听的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三长两短,于是诸大臣们纷纷赞同官家要过继的主意。

这消息散播出去之后宗室里一下兴奋起来,含蕊往萧五公家里去拜访就被于氏拉扯住听了好久的逸闻琐事,来乡下田庄探望莺莺便绘声绘色说起这些过继的事:

宗室绵延至今总有些日子不好过的人家,每分一个儿子出去就要分薄一份家产,长此以往便是许多人家都没有太多奁资,这样一来也有不少宗室人家给次子庶子说亲时要寻那样嫁妆殷实的媳妇帮衬。

这回消息放出后这些家境稍微贫寒些的宗室一下便跃跃欲试:那可是皇位!虽然是过继了过去从此不能认亲爹亲娘,可谁不会在心思上偏斜一下呢?

天子的偏斜那便是富贵满门堆金积玉。

眼看着满门的富贵在前,许多宗室子弟便蠢蠢欲动。

大凡适合过继的宗室子也很快聚集起来,岁数在十岁到二十之间,长相周正身家清白,有的读书有成,有的武义颇精,还有的忠厚老实。

这选拔的消息放出去后,很快便有许多波澜。

原本和睦的宗室倒生了不少贼赃陷害之事,这个举报候选人有隐疾,那个举报这个候选人在外面放印子钱。

总之各家过完招数后最后过继选拔只剩下了让众人心服口服的三人,皆是宗室子弟里面相貌周正、秉性端方之徒。

这时候官家却请伯爷进入宫中,看中了世子,又接二连三召见了郜英彦。甚至最后居然笑着下定决心:“这孩子瞧着顺眼,也留着一起准备过继。”

朝中一下群情鼎沸,这过继可不能儿戏,谁家过继会寻一个旁姓子弟?

莫非官家是病糊涂了?

朝中也有人劝谏,可官家态度坚定,任是旁人说什么都毫不更改。

于是渐渐便有传闻说郜英彦是官家的儿子。

说起来谁也不信,郜夫人可是比官家要大好几岁呢!甚至在人们印象里这都差着辈呢!

京里一时流言四起甚嚣尘上,可是宗正寺的寺正在这时候站出来,证明了这郜英彦就是皇室子弟。

宗正寺的宗族文牒自然是证明皇室血脉真假的,有了文牒证明那是没奈何。

这时候宗室们还有什么不明白呢?所谓的过继也不过是个借口,为的是将郜英彦名正言顺承继皇位。

果不其然官家点了郜英彦。

这还有什么好说?宗室大半对郜英彦充满了恶感,若是一开始官家就选郜英彦做太子或是在他们这些宗室子弟中挑选出太子都不会叫人过于反感,可坏就坏在官家给了他们希望又生生夺走。

连太后都私下里对莺莺摇头:“官家这一步着实走得拙劣了些。”

太后一贯喜怒不形于色,几乎不私下里评论官家对错,此时却都忍不住评论了两句,可见心里对官家也是有气。

“官家也太急切了些,得罪了宗室能落着什么好?”太后撇撇嘴,就连她当年权倾一时都对萧家宗室恭恭敬敬的。

“官家从政这么多年,不会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莺莺在旁揣度,“应当是官家担忧世子,不,郜英彦贸然站出来被朝臣所反对,索性便提出过继宗室子弟。”

郜英彦再怎么是官家亲生儿子,那也是一桩巨大的丑闻!好好的侯爷就这么戴了一顶硕大的绿帽子,如今听说已经闭门不出了。

说得难听些,若不是官家如今的确膝下无子,只怕朝臣都不愿将这私生孩子接纳进宗室呢。

可如果是过继自然转移注意力,宗室里闹得沸沸扬扬,人们心里天然对官家充满了几丝同情怜悯:堂堂天子又如何,连个自己亲生的皇子都没有,最后沦落到要像民间百姓一样过继嗣子。

在这怜悯的心情下忽然传出官家其实还是有个亲生儿子的消息,诸人便会没那么抵触,甚至有些善良的还会暗地里替官家高兴。正愁着过继忽然有了自己儿子这下不就是柳暗花明吗?

莺莺想通了这其中关节便赞叹:“官家果然高明!”

太后看她有所长进,心里也高兴,不过提到郜英彦又是疑惑重重:“这孩子我见过。”面相有些纨绔子弟的浮浪,眉目不稳。

不过想一想京中贵胄子弟也大都如此,便也放下心来:“不管如何如今朝中总算后继有人。”

她老人家最为担忧的是好好的朝堂忽然作乱,如今官家后继有人,端王这种幕后黑手又被揪了出来,郜英彦虽然浮浪些但也是长大成人,也算是能够担当大任。

“到时候我将太子妃调训出来便也可以功成身退喽。”太后这一叹息倒是有从未有过的疲惫。

莺莺便凑过去哄她开心:“到时候我带着外祖母去南诏。我们一起去瞧瞧大理山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